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瑜伽的起源

瑜伽(yoga;又譯瑜珈)源於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一如的道理與方法。

一些苦行僧無意中發現到各種動物生病時能不經治療而自然痊癒,經由親身模倣各種動物的姿勢,將此種緊張與鬆弛的方法(瑜伽體位法)運用到人體時,竟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你可發現,瑜伽有許多體位法是以動物名稱來命名,如蛇式、魚式、貓式、犬式、蝗蟲式、鴿式、海狗式,這些獨特的姿勢及修正姿勢稱之為瑜伽體位法(Asana)。

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尤其今日,瑜伽已成為許多中外巨星及名流人士所風靡和熱愛運動,利用瑜伽來消除壓力達到身心靈的平衡。

瑜伽(Yoga)這個詞在梵文的意思是合一、相應,源自梵文的YUJ,意思就是一種稱為「軛」的工具,用於駕馭牛馬。

這個詞的最初原型是原印歐語的字根 *yeug- ,意思就是「連結、結合、統一」。

具體來說,「瑜伽」這個詞在梵語的可以譯為「內在真我的統一」。

瑜伽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唯一的經典是根源自公元前兩百年的著名瑜伽行者(YOGI)帕壇伽利(音譯)所著的《瑜伽經》(瑜伽的重要理論著作)。
嚴格來說,瑜伽是一種身心鍛鍊的統稱,好比中國講返本歸源、導引等等,瑜珈在印度也是一個身心修練的通泛名詞。有一段時期進行各種身心修練的人不管任何派別,都被尊稱為瑜珈士(Yogi,女性為Yogini)。

古印度的宗教哲學派別林立,不過有兩本著作被大多數印度人尊為經典,一是「奧義書」,二為「博伽梵歌」,古印度婆羅門教提倡「梵我一如」理論,由於印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珈祖師同時也是印度教祖師商卡拉的影響,這兩本書也被往後大多數的瑜珈士奉為經典。

瑜伽術本是一種身心修持術,與宗教無關,也可以說古印度任何宗教都採用。它的最高目的是實現人的一切可能,從精神(小我)與自然(梵,大我,最高意識)的合一(即「梵我一如」),一直到成佛成仙,或者其他教派所說的最高目的,瑜珈術都是被認可的途徑之一。

印度古語有云:世上有兩種超越太陽軌道(獲得永恆)的方式:
1.     在瑜伽中離棄世間。
2.     在戰場上委棄身體。

這其實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有所契合,例如道教的「功德成神」說,與儒家的「忠烈祠」信仰。


alice chun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瑜伽與普拉提的共通點

普拉提是目前最流行、最時尚的健身專案之一,在各大健身中心,你都可以感受到如火如荼的普拉提氛圍。它今天的繁盛或許應該感謝它的創始人—Joseph Pilates,普拉提的名字正是來自於他。他是一個體弱多病的人,為了健康,他逐漸將東、西方的養生方法,如瑜伽、太極拳等融會貫通,並佐以自己設計的一些動作,以後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普拉提。

普拉提最大的特點是簡單易學,不僅動作平緩,而且可以有目的地針對手臂、胸部和肩部鍛煉,同時又能增強身體的柔韌性。而且,這項運動不受活動地點的限制,無論專業健身房還是起居室,同樣可以練習。

普拉提(Pilates)是揉合東方和西方運動概念而成的西方人一向著重於身體肌肉能力的訓練,例如腰、腹、背、胸等;而東方人就著重于呼吸和心靈集中的訓練,冥想、瑜珈和太極就是個好例子。普拉提(Pilates)把東方的柔韌和西方的剛毅二者之長合二為一,它的動作緩慢和清楚,而每個姿勢都必須和呼吸相協調,所以Pilates適合任何年齡,特別是缺少運動、長時間需要接觸電腦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人士。伸展、拉長也是Pilates中最重要的訓練之一,其特殊之處就是肌肉不會經運動後導致粗壯,通過對身體核心部位(腰部和腹部肌肉組成,包括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豎脊肌)的鍛煉,使脊柱變得柔軟而有韌性。所以Pilates運動不但改善了身體線條,還對矯正頸部和脊髓有非常好的效果。


alice c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