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了第一堂課後, 同學們可能又會私下討論: 那位導師為何總教一些基本的、簡單的動作? 她可以做出更難些的動作嗎? 為何她沒有教我那個式子呢? 一古腦兒的疑問浮現在腦海裡。
客觀和中肯的準則有以下。 首先, 從認識在學的朋友當中, 打聽那位導師比較出色, 肯用心思、有耐性地、按部就班地教學生; 不是尋找一位標榜自己能做出難度高的導師。 引身而來的後果可能是: 他有他做式子, 你有你去模仿, 懶得你跟不跟得上。 其二, 必須要看成果, 觀察一些資深的同學, 能否做出標準式子來? 最後, 必須親自先去試堂了解。 評估導師的教法, 自己能否跟得上進度呢? 當然, 那肯定須要時間認證, 一個短期的四堂課程, 應該可以自己得到一些答案吧。 總的來說, 也得有恆心和耐性去學; 不然, 名師找到了, 卻跟不上、吃不消, 白白錯失了機會。
自己做得難度高的導師, 未必便能教得好學員! 比方說, 一個大學教授, 就未必是很出色的小學教師。 反之, 一個有愛心和耐性的教院畢業生, 就肯定能升任為出色的好老師。 因此, 初學瑜伽的同學需要的是能教好自己的導師, 按部就班地學習和鍛鍊, 所謂“入門引路須口授, 功夫無息法自修”, 而不是抱住看導師的表演心態去上課。 當達到一定程度後, 便可真正尋找名師, 更上一層樓了。